(二)压揉
压揉是在二胡演奏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揉弦技法。它也是利用了二胡没有指板的特点,通过手臂和手掌的上下摆动,使手指尖在弦上富有弹性、一松一紧地压弦而产生音波。由于压揉增大了手指对琴弦的压力,所以发出来的音色比滚揉要圆润,富有共鸣感,也更突出了二胡本身的韵味。
压揉在北方的乐曲中比较常见,左手手指在本音位上向下按压琴弦再松开到本音,但不离开琴弦,如此反复。压揉会使得音高发生改变,但并不意味着手指的位置就可以在琴弦上任意移动。压揉和滚揉比较相似,我们在乐曲中常常会把这两种揉弦结合起来使用。不过在不同的风格乐曲里要注意如何使用,在北方的乐曲里,压揉的成分比较大。而在南方的乐曲里比较常使用滚揉和滚压并用。
另外,压揉和滚揉都是利用手掌上下摆动使手指尖在弦上运动,所以它们在动作方面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滚揉是手指尖在弦上滚动,而压揉则是手指关节没有运动,只是手指尖在弦上产生压力。如果把这两种揉弦融为一体,即在滚揉时加大对弦的压力,或在压揉时加大手指尖的滚动频率,所奏出来的音色会更优美、更流畅,同时也丰富了揉弦技法。在当今的二胡艺术中,演奏家们也越来越多的利用这种滚压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他们的音乐作品。
(三)滑揉
滑揉是表现特定音乐风格和特殊音乐效果的色彩性揉弦技巧。它借鉴了坠胡的揉弦技法。它是通过手臂带动左手虎口和手指在琴杆和弦上做整体滑动。在做这个动作时,虎口要松开,不要紧贴于琴杆;指尖在按弦时也不要太死,同时要保持手指对弦的压力,不要有太大的变化,手指对弦上产生的力度要均衡,指尖在弦上滑动的范围一般在基本音的高低小二度内。
滑揉相比较前两种揉弦较为简单,它并不需要很多的手指力量,我们将手指放于本音位上,指尖在琴弦本音位上下方较低音与较高音之间来回滑动,在滑揉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手型的正确,手指尽量放轻松但不能软,在滑动时手型也要保持,手掌不能过于倾斜使得手指关节位置低于指尖位置,手型一直需要立起来。而滑揉滑动的幅度与乐曲有关,北方的乐曲常使用大幅度的滑揉,南方的滑揉幅度相对较小。
从音高变化来看,滑揉可分为大小两种,大滑揉接近于小三度,主要靠手臂发力,用手臂带动手指滑动,小滑揉一般为小二度,用手腕带动手指滑动,与大滑揉相比,幅度小、速度快。在通常情况下,大幅度的滑揉易于表现较夸张和激昂的情绪,小幅度的滑揉适合表现悠远、飘逸和幽默的情趣。演奏者可根据这些特点合理应用。在河南音乐的风格中,大滑揉是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段,其演奏效果夸张而粗犷,极富乡土气息。在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散板中,小滑揉也作为旋律的连接手段应用在演奏中。总之,使用滑揉技巧进行演奏一定要把握住自然朴实的音乐风格,掌握好分寸和韵味。
除上述几种揉弦外,为了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在演奏中还可以运用能够带来特殊效果的揉弦。例如,在第一把位利用左手的手背上下扇动,以改变琴弦的张力,就可以产生使音高发生规则变化的空弦揉音;再有,在广东音乐中利用食指在千斤上松弛地按颤,使空弦产生类似颤音效果的奏法,都是辅助性的揉弦方式。特别指出的是,把不揉弦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不但能结合揉弦方式表现出静与动的对比效果,表现凝思沉寂、木然呆滞等情绪,而且更能体现我们民族音乐中“轻、微、淡、远”的审美传统,增强乐曲的韵味及感染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