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海报_u20世界杯德国 - jjswlx.com

颜回:嚯,为什么孔子就宠你一个人啊!
2025-05-03 02:45:57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不过,就像“妈妈和女朋友掉水里,先救谁?”,“爸爸和妈妈,你更喜欢谁”这样的人生必答题一样,我们也不禁向千年的孔子,提了一个问题:“这么多弟子,你最喜欢哪一个啊?”

孔子笑笑不说话,默默向你扔了一本《论语》

翻阅《论语》,检索词条“颜回”,你可以获得颜回相关内容32条,而且,全都在花式夸颜回。

比如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虽然生活清贫,但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

再比如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其他人只能在段时间内做到仁,但 颜回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

再再比如

鲁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夜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 颜回走了之后,我再也没有好学的学生了)

究竟这个颜回是如何在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C位出道的呢?

▲看,他就是颜回!

颜回入孔子之门的时候,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十三岁少年。而当时,孔子聚徒讲学已达十三年之久,其弟子子路、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在鲁国已小有名气。

颜回刚入孔门时,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有人便觉得他有些愚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哪个层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孔子才发现颜回并不愚。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咦,虽然和他聊天的时候看起来笨笨的,但我看他和别人说话,却能够充分发挥我的见解,这样他一点也不笨嘞)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

甚至连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

《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

读遍论语,可以看到,颜回一共只问了两个问题。

一是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二是问为邦。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颜回问的这两个问题恰到好处,直接就抓住了孔子思想的核心。试问这样一个一下子就能抓住思想精髓的学生,有哪个老师会不喜欢的呢?

但是在孔子门下,并不乏聪明的弟子,因此颜回并不仅仅因为才智而受到喜爱,其德行才是孔子最为欣赏的。

孔子曾经说过做人“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颜回生活清贫,一箪食,一瓢饮,住在陋巷,一般人都忍受不了,但颜回却自得其乐,这种精神境界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够企及的。

而“不迁怒,不贰过”,则是颜回区别与其他学生最大的品质。

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

▲左为颜回,右为孔子

可以说,颜回用他一生,践行着孔子的思想,他不流于表面,不止于言行,而是将孔子的“仁”,切切实实地融合在自己生活中。

可惜,颜回很早就去世了,孔子哀痛:“噫!天丧予!天丧予!”当别人都劝他不必过分悲伤时,他说:“我不为他悲伤我还能为谁悲伤呢?”

这样的感情,早已跨越了师徒层面。颜回之于孔子,是学生,更是知音。

关注“东方文化谷”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来这里找我们玩耍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